覆盖36个社区、开展职业培训2万人次……为帮助精神障碍人士回归社会,3年来资阳做了这些事

2022-03-16 12:38:25来源:四川在线资阳频道编辑:涂伟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杨蜀丹)在欢乐的音乐节奏中,老师反复讲解一个踏步转圈的动作,“学生”们在一遍一遍的练习中逐渐熟练……近日,在雁江区资溪康复中心里,欢声笑语不断,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通过舞蹈、游戏等多种康复活动,让他们体验多彩人生。

2018年11月,资阳市启动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将雁江区作为试点区域,按照“一中心多站点”推进思路,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扎根社区、落脚社区、依靠社区。

阵地建设融入社区

多方协作完善服务网络

“依托资阳市精神病医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打造全市社区康复指导、培训、督导、项目孵化、经验输出为一体的社区康复机构,目前已覆盖城区36个社区居家精神病人群1000余人。”资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以三贤康复站、莲花康复站、资溪康复站、狮子山康复站4个站点为服务阵地,形成了一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全程康复服务模式,为社区精神康复人员提供各类培训、辅助就业、心理关怀等全方位全周期服务。

每个站点功能有所不同。资溪康复站是提升康复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实施个案管理等康复服务,主要开展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咨询、个案管理、水疗松弛训练等服务项目。三贤康复站康复对象较为集中,且人数众多,主要开展琴棋书画培训、工艺培训、居家康复指导服务项目,是提升康复者兴趣爱好等多功能康复训练站点。莲花康复站则作为精神障碍康复者的庇护机构,主要接纳由社区康复技能培训合格后适宜参加职业康复训练的康复者,发挥该站点在农疗种植养殖的作业优势,开发出园艺、厨艺、绿化、环卫、理发、超市管理、物管、安保等特色职业项目,每天康复站接受服务的对象50余人。

帮助精神障碍人士重回社会生活,离不开专业团队的鼎力相助。“按照项目社会化、服务项目化基本导向,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中专业优势,我们引进了2个服务机构,深入社区、探访家庭、社区对接、资源整合,极大地提高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水平和效率。”资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当地推行项目社会化,构建“3+1”工作运行模式,强化了社区联动机制,安排精防人员、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与康复中心密切配合,提供帮助,用好社区资源,实现了社区公共卫生资源与社区康复资源的有效衔接,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创新模式+科研指导

社区康复注入新动能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精神障碍人士回归社会。”资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整理仪容仪表、社交情景模拟、药物识别等这些在常人看来简单的任务,对于长期封闭隔离的精神障碍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康复训练,让精神障碍患者在有效控制病情的情况下,逐步加深与社会的连接。

对此,资阳创新“七项服务”,全方位满足服务需求。不仅包括基础服务、疾病与健康管理、服药训练服务、个案随访,还设置了社交技能训练、就业支持服务、社会共融服务,综合解决了社区康复有服务、居家照料有指导、就业转介有方向等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开展精神残疾职业技能培训覆盖近2万人次,累计回归社会残障人士50人。租赁近150亩土地,开展果树、蔬菜种植、家禽养殖、花卉租摆服务等经营活动,积极为精神康复病人提供就业岗位82个,新增职业转介5人。

社区康复科研是工作手段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社区精神康复的质量与内涵。2021年,对全市225名社区精神康复患者进行摸底筛查,最终选取100个符合入组康复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反复论证,形成了《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研究报告,对社区康复下一步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资阳还制定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将利用3年时间,充分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持续深化社区康复服务有效举措,推广固化康复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康复服务模式,争取到2024年,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达到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目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