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四川 | 四川立足自身优势拓展产业空间

2023-11-14 11:54:27来源:经济日报编辑:杨辉菊

在四川泸州综合保税区卡口,一辆辆拖车将进口大宗货物源源不断运往区内保税仓储。而在此前,进口大宗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需将一票货物绑定的全部运输车辆集结后才能通过卡口。

“成都海关‘即到即入’模式解决了大宗货物一票多车进区排队等待的问题,大幅降低成本。”泸州运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乾峰表示。今年4月,该项创新获评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位于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的成都高新综保区双流园区,持续创新便利监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几年间已形成以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飞机维修产业链打造和航空产业培育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支柱。“入驻综保区开展保税维修后,在出区环节按照已维修的产品确定税率并征收税款,相较传统的维修业务模式节省税款约3%。”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生产支援部经理苏平说。

成都海关副关长方祥介绍,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成都海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后推出44项自贸创新成果,其中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2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6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外向通道全面拓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度、投资竞争力显著增强。以不足全省四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四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十分之一的进出口、十分之一的新设企业。区内入驻世界500强企业已超100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比重由挂牌初的4.3%上升到31.2%。

四川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临空、临铁、临江“三临”叠加优势,深化四向拓展通道建设。双流机场国际航线由104条增至131条;打造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整合数据、协同机制”,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联通107个境外城市、30个境内城市;泸州港铁路线路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口岸第一个铁路直通的集装箱码头。外商投资环境全面优化,落实自贸试验区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围绕优化投资环境提出14条具体举措。开放平台建设成效突出。综保区实现自贸试验区片区全覆盖;成都青白江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泸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建设为泸州综合保税区;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天府软件园获批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双流区块打造亚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境内外保税维修基地,飞机保税融资租赁落地;中国—欧洲中心加快打造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聚集170余家国际机构和企业。

四川自贸试验区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打造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好的经济增长极。成功落地西部首个航空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资金池,成都成为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城市;集聚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产业重点目标企业超过600家,网络安全、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生物医药产业聚集重点企业近3000家,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