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下三个全球第一,7年多时间改写世界口腔产业版图——“中国牙谷”平地起高楼

2024-02-23 09:08:31来源:四川日报编辑:杨蜀丹

原标题:创下三个全球第一,7年多时间改写世界口腔产业版图——“中国牙谷”平地起高楼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点位 资阳市中国牙谷

在资阳“中国牙谷”科创展示馆内,一块展板上面清晰记录着“中国牙谷”建设7年多来的“成绩单”:截至去年,“中国牙谷”在规划建设规模、口腔全产业链完整度、隐形矫治器年产量三个方面取得全球第一。

从2016年10月启动建设至今,“中国牙谷”发展不到8年,这三个全球第一是如何实现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2月22日上午,“万千气象看四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中国牙谷”寻找答案。

聚集110家企业

形成口腔医疗设备材料产业集群

“当初投资资阳的决定有点大胆。”四川正美齿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明发出感慨。

感慨来自初相识时的片段:2017年初,在资阳考察的张国明发现,当地没有一家口腔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这不利于企业组建供应链。”

资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药品医疗器械申报服务中心主任徐亚楠说:“我们确实是平地起高楼,只是力度和方式不一样。”

力度体现在细节上。2016年,资阳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将“中国牙谷”建设作为全市的“1号产业工程”。除了基础设施配套,领导小组的工作重点就是建立新引进企业项目“领导包联制”、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制”,全面改善营商环境。

“这里很讲究办事效率。”正美齿科生产部经理陈建说,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新研发的口腔医疗器械产品必须经第三方检测、产品上市注册审批、生产许可核准等环节才能进入销售市场,业务办理流程时间长。而口腔医疗器械产品是医疗器材中更新迭代最快的种类之一,生产企业根本“等不起”。

但在“中国牙谷”,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全流程时间压缩了60%以上。2016年,“中国牙谷”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等单位建立了“检验检测联盟”,让产品即送即检。同时,争取省药监局设立驻资阳办事处、行政服务资阳工作站,让企业“不排队、少跑路”。

除了营商环境,“中国牙谷”能够吸引110家企业落地、形成四大类口腔医疗设备和五大类口腔医疗材料产业集群,另一个因素是这里的创新创业链条完整。

2016年起,“中国牙谷”先后设立医疗器械产业基金、口腔医疗器械天使基金、研发孵化中心,聚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等资源,就地解决新技术研发、转化中试以及融资的各种需求。

推行订单化生产

在产业链和产品形态上下功夫

目前“中国牙谷”的建成区只有三分之一。去年,这里的产值高达34亿元。

采访期间,记者听到这样一句话:“距离真正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国牙谷’还有一段路要走。”

“因为产业链还需要延伸、产业规模还需要做大、产业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徐亚楠给出解释。

“中国牙谷”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一招就是建圈强链。“我们供应链本地化还有空间。”资阳联耀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贵建说,眼下,公司八成左右的原料已能就地采购。徐亚楠透露,目前已经对“中国牙谷”产业链短板进行了动态摸底,联动企业项目招引机构以实现针对性“补短板”。

“我们到来后,一些设备就不用出去采购了。”四川金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入驻“中国牙谷”后,公司填补了资阳在部分精密医疗器械生产上的空白。

第二招则是以个性化产品引领市场端,创造消费新热点。

陈建解释,此前,口腔医疗器材高度依赖进口,凭借价格等优势的本土企业迎来了一波快速发展期。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今后本土企业拿出的产品不仅要有价格优势,更要有质量和服务优势。个性化是必由之路。

目前,“中国牙谷”已将国内数千家医院纳入“朋友圈”,推行“医生根据诊疗情况下单+企业生产”的订单化生产模式。

“我们的合作医院就有3000多家。”陈建说,订单化生产模式运行1年来,正美齿科的销售额同比增加了近50%。该模式下,企业逐步改进了自身的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及售后方式,进而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资阳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计划在2035年把“中国牙谷”建成全球口腔医疗器械产业的“第四极”。

    编辑推荐